1.1 取穴集中于足厥陰肝經及足太陽膀胱經。
分析文中所使用的穴位所屬經絡后發現十四經絡的使用情況如下:足厥陰肝經使用9次,足太陽膀胱經9次,任脈7次,足陽明胃經6次,足少陰腎經6次,足太陰脾經4次,手少陰心經1次,足少陽膽經1次,手少陽小腸經1次,督脈1次,肺經、大腸經、心包經、三焦經0次。
通過以上總結發現:足經的使用次數明顯多于手經,這與經脈的走向密切相關:手三陰經從胸走手,手三陽經從手走頭,而足三陽經從頭走足,足三陰經從足走腹,而小便病的病位在膀胱,根據經絡的循行走向,所以足經的使用次數較多。
足經中以肝經、膀胱經使用次數最多。從經脈的分布來看,肝經入毛中,環陰器,抵少腹[3],其循行到達前陰部。小便病的病位,主要在前陰部,“經脈所過,主治所及”,因此,足厥陰肝經主治小便病候,主要是基于對經脈循行的認識。